孔子告訴你如何報答母愛——獻給賜予你生命的女神!
提到儒家的報答父母恩情的方式,很多人都會想到儒家所推崇的「孝道」。孔子說過人心要向善,並強調行孝道,是「人心向善行仁」的第一步,可見孔子非常重視對父母的感恩。
那麼如何做呢,這要從孔子弟子宰我與孔子的一次談話開始。
宰我問,守喪三年是否太長,應該改成一年就可以了。
孔子回答,你覺得這樣做心安嗎?
宰我回答,心安。孔子回答,心安就就這麼辦吧。宰我出去後,孔子非常生氣地說,「予(宰我)之不仁也!子生三年,然後免於父母之懷。夫三年之喪,天下之通喪也。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?」孔子認為人們之所以為父母守喪三年,是因為父母抱你三年,三歲之後不再是柔弱的嬰兒了,而是有一定生存能力的幼童了。因此在父母去世後,守喪三年也在情理之中。想起龍應台的文章《目送》,父母懷抱你三年後就不得不鬆手,讓你走向自己的人生路。目送的只是你漸行漸遠的背影,越想伸手抓向你,卻發現再也無法擁入懷中……
「慈母手中線」縫的不是遊子的衣服,是想用絲線牽起母子的心,默默無言,卻給子女以溫暖。母愛的偉大或許就在於這裏。
孔子生氣正是因為宰我沒有體會到父母之愛的偉大。
孔子從守喪三年道出孝為仁之本,那麼平時又該如何行孝道呢?
孔子提出四個層次:養親、無違、敬親和「和顏悅色」
養親,就是贍養父母,物質上給予滿足父母的生活需求,這是行孝道的基本層次。
無違,指行孝道要有禮節,即按禮法有節制。孔子說:「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」。就是說行孝道從生到死都要按禮節施行,放在現在就是要不違背法制和道德觀念。
敬親,孔子說「今之孝者是謂能養。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,不敬,何以別乎?」發自內心的尊敬父母是更高層次的孝道,如果沒有心存敬意,那麼與飼養動物有什麼區別(現實中養貓狗親過父母者有之,親過子女者也有之,都是有待改善的父母兒女關係)。
和顏悅色,這是行孝道的最高層次,子女侍奉父母時要做到和顏悅色,這種神態只有真正施行孝道,敬養父母的子女才能發自內心的表現出來,如果假裝是很容易被看破的。
感恩父母是一生的感恩,不要太過在乎物質方面的供養,你的內心貼近父母內心的一刻才是真正的感恩孝行。
如果你已忘記還在父母懷抱里的三年時光,那請你用一生來記住,父母目送你遠去時的眼神吧!
母親節之際,我想說:母愛,世界上最偉大的愛,也是人類最偉大的力量。母愛照亮你的世界,卻燃儘自己的生命。明明知道只能目送你遠去,卻從不讓你看到含淚的面龐。希望天下兒女知感恩,願天下母親快樂每一天!